企業數字化選用平臺  |  服務熱線:400-0033-166
萬商云集 - 企業首選的數字選用平臺

互聯網+小程序改變實體經濟

更新于2018-04-27 ·閱讀:177

我們一直在提互聯網+,那我們知道什么是互聯+嗎?

“互聯網+”實際上是互聯網發展的新形態、新業態,是知識社會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。

“互聯網+”強調的是“逆襲創新”,但時下有一種擔憂:互聯網正在破壞實體經濟。

這種認知是錯誤的。互聯網經濟的興起是對一些實體行業造成了影響,但這些影響稱不上破壞。就像以前一個東西在到達消費者手里會經過層層經銷商,而現在消費者甚至可以在廠商手里直接買到商品,這就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的去中間化。

互聯網在倒逼實體經濟的改革,以實現實體經濟的轉型,所以對于傳統的零售業、制造業,如果不改變就要被淘汰。

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,不僅僅是產品之間的競爭,還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。

PC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是通過入口級產品獲取用戶,把控網絡流量,最后通過流量變現來贏利。

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是通過極致的產品和服務來獲取用戶,把用戶變成“粉絲”后,通過跨界整合資源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,最終提高用戶的黏性和客單價,形成有黏性的用戶平臺后再嫁接商業模式。而目前,這個商業模式的突破口就在微信小程序。

小程序為什么會跟“互聯網+”相關?從小程序的本質來看,它是跟各行各業的“互聯網+”現況最為相關的——在騰訊的說明中,小程序是一個工具,是“提高效率,用完即走的工具”,是一種“無處不在,可以隨時訪問的狀態”,即一種放在云上,不用下載,不占手機內存,可以馬上使用的簡單程序。難道這不正是各行各業在謀求與“互聯網+”結合時候的理想狀態嗎?



這為各行業場景應用的拓展提供了新希望——原來許許多多要通過不同APP“搭橋”,不斷教育用戶如何使用的場景應用,現在只需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在服務本身就行了,由于有了小程序,用戶的使用學習成本幾乎零,從商場找停車位,到在辦證大廳里面的電子核對身份,統統都可以掃碼解決,線下場景真正與線上應用無縫對接。


而小程序的傳播方式,也為行業的服務創新模式提供了全新的機遇——一項創新服務最終能否成功得到用戶認可,很重要一個因素就是有沒有得到用戶的大量推薦。

原生小程序沒有應用商店和朋友圈那樣的線上入口,在線上得靠群里面的口碑推薦,所以這樣的社交推薦是真正有價值的推薦。因此,越有創新特色的行業小程序,越容易得到用戶的信賴和推薦。

“小程序可以幫我們進入到一個更大的虛擬世界,也就是說,當我們拿著智能手機接觸周邊的時候,我們可以通過手機直接獲得信息。從而實現觸手可及。”這是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上介紹小程序時所作的介紹,這也是小程序為“互聯網+”所提供的藍海所在——有了小程序,線下的場景應用可以變得更便捷,場景創新可以變得更具特色,場景服務可以得到更優化。


前幾年,餐飲O2O平臺混戰,隨著時間推移,百度退出團購競爭,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,現在只剩美團和餓了么成為“一超一強”。

美團上巨大的流量讓商家不得不選擇入駐,而高額的扣點又吸走了團購平臺本來就不高的利潤,除去成本,所剩無幾。商家投入了大量本錢和心血,卻淪為了為平臺打工。

商家們想掙脫這種被平臺束縛的日子,紛紛探索新的出路。目前很多商家將目光放在了小程序上。

隨著小程序日益壯大,必將帶來新一輪的洗牌。



為什么商家會選擇小程序作為新的出路呢?原因如下:

第一,外賣團購平臺之所以能綁住商家,靠的就是巨大的流量,以及能搜索附近商家的入口,這一點,小程序也能做到。

而且小程序坐擁微信10億的用戶流量,近乎全民使用,用戶數量也更龐大。

第二,用戶不需要下載任何app,在微信上能秒開使用小程序,推廣的成本更低。

除此之外,小程序還支持微信支付、發券、砍價、拼團功能,讓商家有更大的操作空間,想辦法通過群裂變去獲得更大的客流。

第三,商家做生意本就為賺錢,外賣團購平臺高額的平臺服務費和扣點壓縮了商家的利潤空間,商家當然想反抗。而微信小程序沒有這些費用,商家利潤大大提高,商家還能忍住不做?

第四,小程序和商家、用戶三者間互利互惠,微信小程序給商家提供流量,商家為用戶提供服務,用戶更加依賴微信,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,可以說是三方共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