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位省長說了句大實話:保中小微企業,十萬火急
2020-05-14 16:37:01 閱讀(534)
前不久,甘肅省政府召開“全省中小微企業發展推進會”,省委副書記、省長唐仁健出席并講話。
“要認清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不是一般之急,而是十萬火急” “應保盡保、早保快保” “一些政策效應的預期與企業的實際感受還是有不小的落差”……

現摘錄部分講話內容,讓大家從中了解政府的態度及行動。(主要來源于甘肅日報)
№ 1
保企業就是穩就業
從“六保”的具體內涵來說,保居民就業、保基本民生分別居于前兩位,但就業從哪里來,基本民生能不能保得住,“蓄水池”和“壓艙石”還在于市場主體,而中小微企業便是保住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,最重要、最基本的市場主體……
一旦中小微企業還有個體工商戶如果撐不過去這次疫情的沖擊,出現大面積關門倒閉的現象,那么“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”……
保企業就是穩就業,穩就業就是穩經濟、穩社會、穩民生,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大邏輯。
№ 2
認清當前中小微企業受到的疫情沖擊
要認清當前中小微企業受到的疫情沖擊不是尋常之憂,而是遭遇了寒冬……
很多企業開了門沒有客或客很少,還遠沒有達到正常的生產經營水平,尤其是規下工業、住宿餐飲、文化旅游等行業疲弱不振,個別企業甚至命懸一線。

省統計局調查發現,在開工的企業中,52.1%的規下工業企業、62.4%的建筑業企業、54.9%的規下服務業企業在正常生產水平的 50% 以下,20.2%的規下工業企業、12.5%的規下住宿餐飲企業、18.5%的規下服務業企業預計二季度營業收入下降50%以上,再加上還需要負擔稅費、房租、社保、工資等各項剛性支出,有不少中小微企業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。
№ 3
中小微企業更處在寒冬中的寒冬
據市場監管局監測,一季度全省市場主體倒閉或關門的并不多,但是大家一點也不要樂觀,因為倒閉或關門中間還有很多手續和過程,疫情的影響還遠遠沒有反映出來。

有專家說,企業在這次疫情中遭遇了寒冬,而中小微企業更處在寒冬中的寒冬。
№ 4
抓住二季度開始出現的“窗口期”
要認清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不是一般之急,而是十萬火急。
中小微企業的地位作用和目前處境,決定了幫助中小微企業走出困境、渡過難關已刻不容緩。
我們急的是,目前全省有176.5萬戶市場主體,這背后的從業人員數以千萬計。如果現在不抓住從二季度開始出現的恢復性、反彈式、釋放型的“窗口期”,不把這些存量的實體企業保住穩住,等疫情結束、情況好轉時再想扶起來、補回來,那已經水過三秋,黃花菜都涼了!
我們更急的是,如果過不了這個“坎”,它所帶來的風險絕對會是一種“蝴蝶效應”,引發銀行壞賬、群眾失業、合同違約那是肯定的,經濟大循環的不暢乃至梗阻也是大概率的事情。更嚴重的是,很可能演化衍生為民生問題,甚至社會政治領域的風險。
№ 5
政策效應的預期與企業的
實際感受有不小的落差
另一方面我們也急的是,一些政策效應的預期與企業的實際感受還是有不小的落差,很多企業反映的政策看得見、夠不著、走得慢,政策尚未精準滴灌到企業身上,造成一些政策“空轉”、“懸置”的現象還是存在的。
那種一邊是中小微企業嗷嗷待哺、望眼欲穿,另一邊是口號喊得震天響、許了甜頭不發糖的情況,絕對不能允許存在。
№ 6
應保盡保、早保快保
就保市場主體的工作方案來說,首先明確的原則是,應保盡保、早保快保,盡量讓市場主體少死掉或者不死掉,力爭全省市場主體總數較上年不減,重點行業、大企業穩定生產,中小微企業數量增加,個體工商戶復商復市、應復盡復、數量穩增不減。
其次,把保市場主體的范圍擴大到不僅要保中小微企業,還要保個體工商戶、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家庭農場等。
№ 7
在“減、增、降、緩”四個字上下功夫
要打通堵點痛點。在“減、增、降、緩”四個字上下功夫。
“減”就是減稅費:2-6 月減免中小微企業養老、失業、工傷保險單位繳費,2-4 月減半征收大型企業養老、失業、工傷保險單位繳費,3-5 月對適用 3% 征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小規模納稅人,減按 1% 征收率征收增值稅等。
“增”就是增信貸:這是絕大多數中小微企業目前面臨最急迫、最需要“輸血”的事情,要盡快啟動實施 3 年 1000 億元的中小微企業專項貸款,引導各金融機構對小餐飲、小住宿、小電商、小批發、小零售、小加工等市場主體降低申貸門檻,協調各金融機構設立企業轉貸基金,多措并舉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和抽貸斷貸難題。
“降”就是降成本:對承租國有房屋的服務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,免除上半年 3 個月租金,國有企業尤其是央企和高校、研究院所等企事業單位要帶好頭。
“緩”就是緩期限:要嚴格落實國家關于緩繳少繳社保費、貸款展期、延長交通運輸和餐飲住宿等企業虧損結轉年限、緩繳住房公積金等政策措施,切實增強對市場主體的流動性支持,緩解企業的現金流壓力。
№ 8
要善于危中求機
疫情催生了不少新業態、新模式,也是不爭的事實。

最近,香港《南華早報》的一篇文章,報道了我省一位果農通過直播推銷自家蘋果的事……我省好多縣區長當起了網紅、直播帶貨,為廣大農民代言,向網民推銷本地的優勢特色產品,一些地方的百合、黑山羊、小雜糧、八寶茶、人參果通過直播幾分鐘庫存就銷售一空,有的甚至瞬間“秒完”。
№ 9
立足于快
立足于快,再不要起個大早趕了晚集。
別的不說,就是這一段我們密集制定的這一攬子政策措施,我們總體上是超前的,起碼沒有落在別的地方后邊,“六保”工作方案盡快下發后,可能也是全國最早的。
早政策還得要快落實,再說這些當下應急救急的政策落不到企業頭上、起不到應有作用,錯過了這個“窗口期”,再想落實那還有什么意義!
№ 10
“不來即享”,主動服務
在政策兌現上,就是大范圍推行扶持政策“不來即享”,采取邊受理邊審核邊兌現的“三邊”模式,建立“容缺受理”惠企政策落實機制……
稅務局能在稅收這樣法定而又敏感的事上,做到“不來即享”,其他部門其他行業也一定能做到,對政策落實我們還有什么怕這怕那呢,萬一發現發錯了、給錯了,收回來不就行了嘛!
總的是要主動服務,不能事事都讓企業來討來要,再不能口惠而實不至。
你認為,這些大實話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有實質的作用嗎?
未經允許不得轉載,或轉載時需注明出處- 本文關鍵詞:
- 互聯網新聞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注冊有好禮





















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0322號

快速找產品






400-0033-166
8:30-18:00



